2025年10月24日,第233期公共管理论坛在人文楼M101顺利举办。本次论坛特邀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所长王军主讲。本次论坛王军教授围绕“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bS)的前沿进展与实践应用”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
王军教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的主要职责和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作为NbS亚洲中心依托单位,聚焦三大研究方向:土地生态系统过程与效应、损毁土地生态修复与绿色利用技术、区域生态修复与调控技术,构建了“管理制度科学化-人才梯队专业化-科研产出精品化”的创新体系。实验室支撑编制《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推动52个“山水工程”纳入联合国生态恢复旗舰项目,为全球生态修复提供“中国方案”。
王军教授指出,当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导致全球生态系统逼近“九大极限”,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bS)应运而生。自20世纪70年代国际社会形成生态保护共识以来,NbS历经数十年理论与实践沉淀:2008年世界银行首次提出概念,2019年IUCN将其明确定义为“通过保护、可持续管理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应对社会挑战”,并于2020年发布涵盖生物多样性保护、经济可行性、包容治理等八大准则的全球标准框架,为全球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指引。
讲座中,王军教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NbS理念在中国的践行。中国将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结合,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实践体系。在政策层面,自然资源部牵头编制《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推动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工程纳入联合国生态恢复旗舰项目;技术层面,依托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形成“土地生态系统过程与效应”“损毁土地修复技术”“区域生态调控”三大研究方向,支撑制定2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中国还率先成立NbS亚洲中心,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修复合作,将“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转化为全球治理方案。王军教授就云南抚仙湖流域“山区-坝区-环湖带”三级治理体系和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创新“沙漠-草原-农田-湖泊”全链条治理模式两个典型案例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NbS所产生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价值。
王军教授强调,未来随着NbS在中国的规模化应用,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将持续深化生态系统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研究,为全球生态修复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经验”。
本次论坛不仅是一次前沿理论与实践案例的深度融合,更是对新时代公共治理能力培养的重要启示。在全球生态危机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双重背景下,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bS)所倡导的“生态-经济-社会”协同治理理念,为蜜桃传媒
师生在公共管理领域探索提供了全新的政策设计框架与实践路径。
主讲人介绍:
王军,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所长/二级研究员,博导,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兼职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然资源部第一梯队人才和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担任中国生态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等兼职。长期从事土地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研究,参与完成《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和《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编制。主持和参与国际合作、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主(参)编著作10余部,获省部级一等奖1次和二等奖8次、发明专利1项。获得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图:王超艺
文:侯欣雨